那年北京新房均價大約四萬元/平,我一個月工資八千,在東四環(huán)租了個兩千多元/月的單間,除去吃喝,一年能攢下四五萬。
北漂的日子,兩點一線,工作和生活難以達到絕對平衡,加班對于打工人來說是常態(tài)。然而即便拼了命工作,一般人也很難在北京留下。
2015年3月開始,北京房價在當年連續(xù)十個月上漲。2016年伊始,房價繼續(xù)上漲,從年初的均價四萬飆漲到了年末的接近六萬,這也打消了我曾有的在北京定居的想法,自認為沒有能力和承受力在首都置業(yè),并且房價大漲之后,北京的房租也開始漲了。
有媒體報道,2017年北京住宅租金同比上漲16%,2018年同比上漲19.7%。在房租面前,我也是被迫向現(xiàn)實低頭,從東四環(huán)租到五環(huán)外,最終來到河北的“北三縣”(河北廊坊下屬的三河市、大廠回族自治縣、香河縣),因為這里幾百塊的租金就可以解決住宿問題。
用通勤時間來換取經(jīng)濟成本,是打工人最后的倔強了吧。
2017年春節(jié)后,我開始租住在燕郊的農(nóng)村房,其實住起來還挺舒服的。雖然上下班時間按小時計算,但一個月可以省下兩三千塊錢。
事實上,燕郊也是我高攀不起的地方。盡管這里是河北,因為它緊鄰北京通州,不少人在此置業(yè)和租房,幾年前房價最高也達到了四萬一個平方。而周邊稍遠點的大廠和香河的房價相對便宜點,三萬和兩萬多一平。
不過,在2017年實行限購政策后,“北三縣”的房價出現(xiàn)波動。與2017年初熱鬧非凡的購房場景相比,后來這里就顯得異常蕭條和冷清,很多售樓處、中介店鋪都關門了。
然而逆勢之下,我卻突然想著撿漏了。
2017年下半年,香河的新房均價下降到了兩萬以下,我開始在北部新城的多個品牌樓盤中看房。然而受制于外地人需要在本地交三年社保才能買房的限制,買房并不是明面上的買賣。不同樓盤的要求也不一樣,有的樓盤嚴格執(zhí)行,有的樓盤說交了北京三年社保也可以買房,也有同意“先上車后網(wǎng)簽”的樓盤。
此時,香河新房均價大體上在一萬八以上,也不便宜。在一番觀望之后,我決定冒著風險,下手買了一套100平的三室一廳,總價180萬,首付交了70萬,其中家里人贊助了一大半。
令人難以接受的是,房子買了之后還沒開心幾個月,房價就開始暴跌了。到了2018年年初,均價只有一萬四左右,一下子虧了四十萬。
然而這并不是故事的結局,只是開始。
2018年底,香河房價下降到了一萬二左右,之后一直還算平穩(wěn)。到了2021年初,香河房價正式破萬,時至今日新房均價只有九千多了,甚至還有七千多的特價房在售,比我老家的三四線的房子還要便宜。
從最高點的兩萬五,到七千的特價房,放眼全國也沒幾個地方可以“媲美”了。不少近幾年在“北三縣”買房的人,都經(jīng)歷了腰斬和膝蓋斬。就像走下行趨勢的股票一樣,無論何時抄底買,都有不同程度的虧損。“地板下還有地下室,地下室下面還有地殼。”
就我個人而言,新房均價從一萬八到九千,總價虧損90萬。如果放到現(xiàn)在,可以直接買一套,還不用還貸了。心有不甘,也無能為力,只覺得對不起家人。在一段時間里,我甚至考慮斷供,以逃避這場不劃算的交易。但種種因素考量,還是咬牙堅持著在還貸款。因為從政府的區(qū)域規(guī)劃藍圖中,我依舊可以看到希望,就像之前買房時一樣。